30,000萬年前維倫多夫維納斯之謎終於解開?

據信,維倫多夫的維納斯是由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游牧狩獵採集者製作的,其設計和材料都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它是由奧地利維倫多夫地區未發現的一種岩石製成的。 它很可能起源於意大利北部,表明早期人類在阿爾卑斯山的流動性。

多年來,維倫多夫的維納斯雕像一直令科學家們著迷。 這尊小雕像製作於大約 30,000 萬年前,是描繪人類的最古老的藝術範例之一,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由游牧狩獵採集者製作。

維倫多夫的維納斯
這裡描繪了著名的維倫多夫維納斯。 左邊是側視圖。 右上圖像在右腰和腿上包含兩個半球形空腔。 最後,右下圖是形成肚臍的孔的放大圖。 克恩 (Kern),A. 和安特爾-韋瑟 (Antl-Weiser),W. 維納斯。 版本-Lammerhuber,2008 年。/ 合理使用

1908 年,在下奧地利州維倫多夫村附近的一次挖掘過程中,發現了高 11.1 厘米(4.4 英寸)的雕像,被稱為“維倫多夫的維納斯”。 許多藝術史書中出現的超重或孕婦的形象長期以來被解釋為生育力或美麗的象徵。

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理查德·約翰遜醫學博士在 2020 年表示,他已經獲得了足夠的數據來幫助解開圍繞維倫多夫雕像的維納斯之謎。 約翰遜認為,理解法規的關鍵在於氣候變化和飲食。

約翰遜說:“世界上最早的一些藝術品是冰河時代歐洲狩獵採集時代的超重女性神秘雕像,在那個時代,你根本不會想到會看到肥胖。” “我們證明這些雕像與極端營養壓力時期有關。”

由維也納大學人類學家格哈德·韋伯(Gerhard Weber) 領導、地質學家亞歷山大·盧肯德(Alexander Lukeneder) 和馬蒂亞斯·哈茨豪瑟(Mathias Harzhauser) 以及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史前學家瓦爾普加·安特爾-韋瑟(Walpurga Antl-Weiser) 組成的研究小組使用高分辨率斷層掃描圖像發現了來自雕刻的維納斯很可能來自意大利北部。 這一非凡的發現凸顯了早期現代人類在阿爾卑斯山北部和南部之間的流動性。

維納斯雕像已有 30,000 萬年的歷史,由鮞粒石製成,鮞粒石是維倫多夫附近未發現的一種岩石。 Venus von Willendorf 不僅在設計上獨一無二,而且在製造材料上也獨一無二。 其他維納斯雕像通常由象牙、骨頭或各種石頭製成,但下奧地利維納斯是由鮞粒石製成的,這使其成為崇拜對像中的一個例外。

1908年,在瓦豪地區發現了一個雕像,現在陳列在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從外部進行了研究。 維也納大學的人類學家格哈德·韋伯現在採用了一種新穎的方法來檢查其內部: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 掃描的分辨率高達 11.5 微米,通常只能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 第一個發現是“金星的內部看起來一點也不均勻。 這是一種可以用來確定其起源的特殊屬性,”人類學家說。

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亞歷山大·盧克內德(Alexander Lukeneder) 和馬蒂亞斯·哈茲豪瑟(Mathias Harzhauser) 此前曾研究過鮞粒石,現在他們加入了一個團隊,對來自奧地利和歐洲的樣本進行了分析和比較。 這是一項複雜的工作,該團隊從法國到烏克蘭東部,從德國到西西里島獲取了岩石樣本,將它們切割並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 由於下奧地利州提供的資金,這些分析成為可能。

內部還提供有關外部的信息

來自金星的斷層掃描數據表明,岩石中沉積物的大小和密度各不相同。 除此之外,還發現了小塊貝殼和六種更大、更密的顆粒,稱為“褐鐵礦”。 這解釋了金星表面大小相同的半球形空腔:“堅硬的褐鐵礦可能是在金星的創造者雕刻它時爆發的,”韋伯解釋道。 “就維納斯肚臍而言,他顯然是出於必要而將其作為一種美德。”

另一個發現:金星鮞岩是多孔的,因為它所包含的數百萬個小球(鮞粒)的核心已經溶解。 這使得它成為 30,000 萬年前雕塑家理想的材料,因為它更容易加工。 還發現了一個長度僅為 2.5 毫米的小貝殼,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期。 這排除了該岩石屬於維也納盆地中新世地質時代一部分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徹底檢查了其他樣品的晶粒尺寸。 他們使用圖像處理程序並手動計數和測量了數千個單獨的穀物。 維倫多夫 200 公里半徑範圍內的樣本都沒有遠程匹配。 分析顯示,來自金星的樣本與來自意大利北部加爾達湖附近的樣本在統計上相同。 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這意味著金星(或其物質)開始了從阿爾卑斯山南部到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多瑙河的旅程。

“格拉維蒂亞人——當時的工具文化——的人們尋找並居住了有利的地點。 當氣候或獵物情況發生變化時,它們就會繼續前進,最好是沿著河流前進,”格哈德·韋伯解釋道。 這樣的旅程可能需要幾代人的時間。

維倫多夫的維納斯
圖像中描繪了金星的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 左邊是在頭部右側發現的分節雙殼類(Oxytomidae); 掃描分辨率為 11.5 μm,兩個明顯的特徵是傘蓋和機翼。 中間的圖像是虛擬金星的體積渲染,其中嵌入了六個不同顏色的褐鐵礦結核。 最後,右圖顯示了單個 μCT 切片,其中包含鮞粒石的孔隙度和分層,以及褐鐵礦結核的相對密度; 掃描分辨率為53μm。 格哈德·韋伯,維也納大學/ 合理使用

幾年前,研究人員模擬了兩條從南到北的潛在路線之一,即繞阿爾卑斯山進入潘諾尼亞平原的路徑。 然而,另一個方向是穿過阿爾卑斯山,儘管由於當時氣候惡化,不確定這在三萬多年前是否可能。 如果當時有連續的冰川,這種選擇就不太可能發生。 除雷申湖30,000公里外,沿埃奇河、因河和多瑙河的35公里長旅程一直在海拔730米以下。

維倫多夫的維納斯
從意大利北部到下奧地利的暫定遷徙路線。 黃色路徑是在模擬之後繪製的 研究發表在 PLoS ONE 雜誌上。 假設的藍色路徑從塞加迪阿拉(意大利北部)穿過阿爾卑斯山到達維倫多夫(下奧地利),沿著埃奇河、因河和多瑙河等主要河流。 Sega di Ala 位於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Grotta di Fumane 附近。 維倫多夫(Willendorf) 位於下奧地利州不同時期的一組舊石器遺址附近(例如,克雷姆斯-洪德施泰格(Krems-Hundssteig)、克雷姆斯-瓦赫特貝格( Krems-Wachtberg)、阿格斯巴赫(Aggsbach)、古德努什霍勒(Gudenushöhle)、卡梅格(Kamegg)、斯特拉青(Stratzing))。 使用 Google 地球數據創建 SIO、NOAA、美國海軍、NGA、GEBCO。 性質 / 合理使用

可能但不太可能與烏克蘭東部有聯繫

數據表明意大利北部是金星鮞粒岩的來源。 然而,烏克蘭東部還有另一個潛在產地,距維倫多夫 1,600 多公里。 這些樣本的匹配不如意大利的樣本精確,但比其他任何樣本都更好。 更重要的是,金星雕像位於俄羅斯南部附近,雖然年齡稍小,但看起來與奧地利發現的金星非常相似。 此外,基因結果顯示,中歐和東歐的人們在那個時期彼此之間存在聯繫。

下奧地利金星的激動人心的故事還可以繼續。 目前,只有少數科學研究考察了阿爾卑斯地區史前人類的存在及其流動性。 例如,著名的“Ötzi”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5,300 年前。 借助金星的研究結果和位於維也納的新研究網絡“人類進化和考古科學”,與人類學、考古學和其他學科合作,韋伯打算更多地了解阿爾卑斯地區的早期歷史。


該研究最初發表在期刊上 科學報告 二月28,2022。


讀完維倫多夫的維納斯後,請閱讀 具有 5,000 年曆史的神秘 Vinča 雕像是否真的是外星影響的證據?